双拥助力打造红色地标城市
——吉林省四平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拥军优属工作启示录
■孙莹 李雪 杨佳
军属脱颖而出担任四级田长
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今年52岁的陶永文没想到,他因为两件事在当地出了名:一是儿子在部队服役表现出色,赢得乡亲们敬重;二是带领群众采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保护耕地,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受到广泛好评。
陶永文现任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小城子镇大房身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还有一个特殊职务:大房身村田长。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四平市是东北地区运输半径最短的城市,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和集散地。解放战争我军“四战四平”,为它赢得了“英雄城”的美誉。四平市发扬双拥传统,先后8次被表彰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这里的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人们常用“一两土二两油”形容其珍贵。从2021年起,梨树县开始实施“田长制”管理模式。四平市全面推广“梨树模式”,截至今年7月共设置市、县、乡、村四级田长895名,设立田长制公示牌327个,初步形成四级联动、全域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监管体系。
围绕东北振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紧盯经济社会发展抓好任务落实,成为四平市创新拥军优属工作的实践路径之一。一大批军属脱颖而出,相继担任四级“田长”。在连续举办5年的“梨树黑土地论坛”上,他们的突出业绩和成功经验引发广泛关注。
“许多军属思想觉悟高,务农经验丰富,是理想的‘田长’人选。”四平市副市长、市级副总田长王善斌介绍,军属们带头创造的“梨树模式”在东北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弥补“短板”
争当经济发展生力军
曾在国企项目分公司担任负责人的退役军人柳群,有在多地拓展业务的经历。他和同事们两年前初到四平市创业便享受“一路绿灯”政策扶持,从立项到落地再到解决水电难题,重点项目“加速跑”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
退役军人孙宝平有同样的体会。从去年起,他和15名退役战友响应国家号召,投身新能源研发应用,研发并推广煤改电产品。创业过程中,他们成为政务高效服务的直接受益者,“群众跑”“企业跑”转变为“部门跑”“数据跑”。
对此,四平市副市长张恒介绍:全市紧紧依托四平玉米、“梨树模式”两块金字招牌,积极引导退役军人群体,瞄准弥补产业链不完整、优势资源释放不充分等“短板”就业创业,争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千方百计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正是四平市创新拥军优属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四平军分区司令员张世强介绍,行政主管部门探索大数据应用,自主设计并在937个村(社区)服务站和部分老旧小区实施就业创业需求“二维码”服务工程,先后对813名有本地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144名有劳务输出和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开展思想动员和精准岗位推荐。
9月16日,吉林粮食品牌建设暨第三届中国·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大会在四平市召开,四平市同期举办第二届中国·四平玉米节。“伴随50个玉米产业项目的洽谈引进,一大批退役军人将在构建‘玉米 ’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谈及未来前景,四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王亚波充满信心。
拥军社区与“吉行军”志愿服务各具特色
“诚信之城”的特殊魅力
“只要官兵有需要,只要我们能做到,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2002年拥军社区在四平市铁西区南迎宾街986-8号组建时,社区“拥军妈妈”们承诺。
“只要党和政府有需要、人民群众有需要,我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今年初四平市“吉行军”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筹备期间,相关发起人承诺。
她们做到了。每逢节日,拥军社区“兵妈妈”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都会到驻军部队慰问,为官兵缝缝补补、包饺子,为军人军属和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志愿服务。
他们做到了。今年3月19日,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四平市“吉行军”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通过微信群招募志愿者。短短4个小时,就有237名退役军人报名,最终72人入选。这项任务一去就是35天。退役军人群体“平常日子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以过硬形象和无私奉献感动了广大军民。
讲诚信,历来是双拥工作的好传统。兑现战争年代借款欠条,加倍偿还当年借用的粮食……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类似的感人故事。四平市探索构建双拥工作大诚信格局,2021年5月31日颁布实施《四平市社会信用条例》,“四位一体”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赢得“诚信之城”的美誉。
“凡是承诺的,就一定做到;凡是做了的,就一定做好。”四平市“吉行军”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赵德平说,诚信双拥释放社会治理的巨大潜能,成为四平市创新拥军优属工作的一大特色。
三处衣冠冢与一座将军墓
永远矗立的“精神高地”
四平市为什么能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拥军优属工作?“说一千道一万,‘精神高地’永远矗立,‘英雄城’有一股英雄气。”市委书记郭灵计回答。
苍松翠柏间,矗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就是答案。四平烈士陵园,长眠着数万名“四战四平”牺牲的烈士,马仁兴将军是其中职务最高的一位。
抗战胜利后,马仁兴奉命出任辽西军区保安第1旅旅长。“二战四平”即四平保卫战打响时,他担任四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1947年6月23日傍晚,在“三战四平”时被流弹击中牺牲。
从牺牲后初葬到后来数次迁葬,将军的3处衣冠冢分别在吉林省白城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和他的老家河北省平乡县。四平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赵和平介绍,2019年6月23日是马仁兴将军牺牲72周年纪念日,他的遗骸迁葬四平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回望历史,人们更读懂了今天。从1946年至1948年,我军从解放战、保卫战到攻坚战、收复战,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先后4次大战四平。期间,毛主席发出“化四平街为马德里”的著名电报,指示我军官兵像国际纵队坚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样,坚守四平城。今天,四平城策马扬鞭再创辉煌。“181.4万四平人民将继续发扬‘为新中国而战’的精神,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市长胡斌说。
置身四平战役纪念馆,每一封电文稿、每一件文物都仿佛讲述着那段壮阔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军民在思索,该为这座红色地标城市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去做。
双拥影像
传 承
■张舰 王磊 文/图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英雄街道下辖的拥军社区,已成为当地一张名片。曾经担任四平市铁西区拥军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的孙思兰是社区居民的骄傲,也是大家投身爱国拥军的楷模。
每当有来访者走进社区,追思缅怀拥军模范孙思兰成为一堂必修课。居民们总是感慨地说:“拥军社区一定要传承好爱国拥军这个接力棒!”
双拥路长 此生无悔
■崔圣驰 王忠海
吉林省四平市是一座承载红色记忆、拥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因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而闻名。走在四平市1.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看看梨树、双辽、伊通3个县(市),游历铁东、铁西2个区,放眼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工业集中区,不难发现,爱国拥军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当地群众的心声,驻军官兵的感动,汇聚成一句话:双拥路长,此生无悔。
“拥军奶奶”郝桂贤——
小针脚 大情怀
在拥军社区,我们见到了今年80岁的“拥军奶奶”郝桂贤。
郝桂贤曾是一名军嫂,随军后有过15年的部队大院生活经历。后来,丈夫转业到四平市,她又随调到四平市供电系统工作。退休后,郝桂贤选择到居委会为居民服务。从1995年起,她和居委会的姐妹们开始为驻军部队官兵服务,至今已27年。
27年来,每逢春节、“八一”等节日,郝桂贤都和居委会姐妹们到部队慰问,为官兵们补背囊、扦裤脚、缝棉被……小针脚,大情怀,郝桂贤把浓浓的爱国拥军情怀,缝进了官兵们的衣角、背心和套袖里。
这些年,郝桂贤为官兵缝补衣物上万件,被子几千条,暖气片罩4500片,枕头包5000多个,缝补背囊、水壶包上百个。郝桂贤购买的33台缝纫机,用坏了16台。
2016年,由郝桂贤发起的四平市铁西区“兵妈妈”巾帼志愿者服务队正式命名,如今服务队已经发展到25人,成员都是社区退休职工,平均年龄70岁。
郝桂贤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她先后被表彰为吉林省十大杰出母亲、吉林省爱国拥军先进个人、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四平市优秀共产党员、四平市“三八”红旗手。
“董存瑞连”指导员胡玺——
英雄城 拥军忙
这是一次特殊的“云端呼点”活动:视频一端是河北省隆化县即将赴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服役的新兵,视频另一端是北部战区陆军某旅“董存瑞连”官兵。
在该旅“董存瑞连”荣誉室前,当“董存瑞连”指导员胡玺呼点“董存瑞”时,全连官兵和视频另一端的20余名河北隆化籍新兵齐声答“到”。今年清明节前夕的这一幕,深深感动了隆化县、四平市两地军民。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19岁的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敌人暗堡,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英雄城,拥军忙。当部队移防四平市,胡玺和全旅官兵感受到“英雄城”浓浓的爱国拥军情怀:在市委市政府直接关心下,10余名官兵家属的工作难题、20多个家庭的子女入学难题,相继得到圆满解决;在市卫健委推动和指导下,市中心医院主动推进军地医疗合作事宜,启动包含绿色通道、健康体检、应急保障等在内的医疗共享机制,切实解决了官兵看病远、看病难问题。
爱我人民爱我军。“当英雄传人,就要有英雄身上的那股子拼劲。我们一定像老班长董存瑞那样,热爱人民,报效祖国。”胡玺代表“董存瑞连”全体官兵对四平人民表示感谢,决心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厚爱。
军地时评
英雄的热血从未冷却
■吉林省四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周航
在沈阳、长春之间,京哈铁路沿线上,有一座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城市,它就是吉林省四平市,因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四战四平”而闻名。“四战四平”,“为新中国而战”,四平市也因此被誉为“英雄城”。
军民团结如一人。英雄之城血脉传承。四平市先后8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工作创新实践可圈可点。
那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演练。2016年11月22日,四平市举行“联动—2016”军地联合动员支前指挥演练。演练紧贴实战,探索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内陆地区军地联合动员支前行动的组织指挥和相关保障问题,军地联合指挥、平战转换方式、国防动员流程、政策法规完善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得到突破解决。
平时怎么做,演练就怎么练;演练怎么练,平时就怎么做。四平通过演练查缺补漏、扬长避短,体现的正是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创新实践。
架好军地共建“连心桥”。双拥不仅是城市精神文明层面的软实力,也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硬实力。高质量落实好新时代双拥工作,需要把双拥共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棋盘,同步谋划,统筹推进,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彼此赋能,真正实现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当好部队建设“支前办”。放眼全国,“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已成为新时代拥军工作的显著特征。各地围绕助力部队战斗力提升,千方百计推进行业拥军、科技拥军,努力做到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保障什么;部队缺什么,支前就准备什么。实践表明,着眼备战打仗、部队移防等具体实际,将问题分类汇总,纳入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工作机制,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办好拥军优属“暖心事”。广大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等现实难题,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而是动态变化的常态化存在,需要动真情、用真力、使长劲,持续接力关注和解决。只有坚持“部队有所呼,地方有所应”,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积极性,才能真正把部队所需、地方所能、官兵所盼结合起来。
激活军地互动“源动力”。经验表明,激发人们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真挚情怀,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必不可少。从军队到地方,“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最美军嫂”等评比表彰,“情系国防”系列先进典型宣传活动,已经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练兵备战注入不竭动力。
英雄的热血从未冷却。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为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凝聚磅礴伟力,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