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北京總隊機動第一支隊培育“鐵心向黨擔使命的忠誠衛士”紀實 -凯发登录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張科進 安普忠  王玉山 李世昭責任編輯︰葉夢圓2022-07-15 08:43

千錘百煉鑄忠誠

——武警北京總隊機動第一支隊培育“鐵心向黨擔使命的忠誠衛士”紀實(上)

■解放軍報記者 張科進 安普忠 特約記者 王玉山 通訊員 李世昭

盛夏時節,記者參觀武警北京總隊機動第一支隊史館發現,館藏的每一處細節都體現著同一個主題︰忠誠!

在該支隊歷史的時間軸上,有兩個年份意義非凡。

1990年,該支隊在北京組建。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講述了支隊官兵听黨指揮、肩負重任的奮斗故事,凸顯了忠誠的特殊意義。

2013年,習主席視察該支隊。屏幕上回放的那一幕幕溫暖場景,9年多來一直激勵著支隊官兵忠誠守衛祖國心髒,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時代各有不同,忠誠一脈相承。該支隊政委賈艷國告訴記者,無論時代、環境怎麼變,官兵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沒有變,也永遠不會變。

把對黨的絕對忠誠融入血脈,正是該支隊永葆本色的秘訣!

“全軍黨建帶團建工作先進旅團黨委、政治機關”“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史館里的獎牌和榮譽錦旗,是該支隊堅持舉旗鑄魂,鍛造“鐵心向黨擔使命的忠誠衛士”的有力見證。

緊急出動。武炎龍攝

忠誠不是與生俱來的,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理論武裝

“入伍才10個月,我變化大得連家人都快認不出來了。”采訪中,該支隊“紅肩章”理論宣講隊隊員、十五中隊列兵張仕龍感慨地說。

入伍前,身高1米77的張仕龍長得白白胖胖;如今的他,瘦了10多公斤,曬出了小麥色。前不久在野外執行任務後,他拍了張照片發給家人,父親愣是看了半天才反應過來︰“這是我兒子啊!”

“小張剛到我們班時,軍事體育訓練成績‘吊車尾’,讓人那個愁啊!”班長李小強說,那時班里組織3000米跑,剛跑完第1圈,隊伍里就找不到張仕龍了;單雙杠訓練,他更是連杠都抓不穩。

面對艱苦的訓練、糟糕的成績,張仕龍心里不是沒有打過“退堂鼓”,但他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如今的張仕龍,跑3000米12分鐘輕松拿下,軍事體育訓練成績突飛猛進,多次受到中隊表揚。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中隊訓練尖子。

“訓練這麼苦,你靠什麼堅持下來?”听了記者的提問,張仕龍坦言,理論學習對他的影響最大。

從張仕龍踏進警營的那一刻起,該支隊的理論灌注就同步展開。他們利用“三個半小時”“士兵講堂”“雙百微課”等時機和載體,組織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每次黨和軍隊召開重要會議、習主席發表重要講話,都及時組織傳達學習。

張仕龍印象最深的,是學習領會《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專題理論輔導。決議中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闡釋,讓他強烈感受到軍人的榮譽與使命,對“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

“入伍前,我思考最多的是個人的事,關注最多的是娛樂、時尚和汽車。現在不一樣了,我經常想怎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成為對國家和部隊有用的人。” 張仕龍由衷感到,理論學習讓他的頭腦越來越清醒、信念越來越堅定。

張仕龍很快成為中隊小有名氣的理論骨干。今年3月,經過層層推薦、考核,他成為該支隊“紅肩章”理論宣講隊的一員。

前不久,張仕龍結合最新國際形勢和身邊事例,講授“打仗和準備打仗”主題微課,在支隊廣受好評。

一名士兵的成長歷程,折射出這支部隊的忠誠密碼︰忠誠不是與生俱來的,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理論武裝。

黨的十八大以來,該支隊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官兵頭腦,引導大家弄清“軍隊由誰締造、為誰扛槍打仗”等重大理論問題,爭當“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確保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對黨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讓忠誠教育變得更有溫度,真正走進官兵的情感世界和心靈深處

“我只是缺了肋骨和半塊肺葉,但我的很多戰友都犧牲了,再也回不到祖國了……”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鐵原阻擊戰的老戰士王應邦的一番話,讓該支隊十四中隊、“大功連”時任指導員馬軍瞬間“淚崩”。

今年深化主題教育過程中,馬軍計劃通過情景劇的方式,重現先輩70多年前參加過的那場阻擊戰。經過反復打磨,情景劇《忠誠》被搬進中隊教育課堂。“刺刀見紅”的英雄故事、鮮活生動的呈現方式,讓官兵仿佛穿越到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大家深受感染。

“是什麼支撐先輩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對黨和人民的忠誠!”情景劇結束時,感人至深的旁白直擊官兵心靈,傳承先輩精神、當好革命傳人的信念在大家心中牢牢扎根。

“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只有讓忠誠教育變得更有溫度,真正走進官兵的情感世界和心靈深處,才能進一步夯實官兵忠誠維護核心、矢志奮斗強軍的思想根基。”該支隊政治工作部主任張勇告訴記者,支隊的忠誠教育著眼新時代青年官兵特點,始終以啟發自覺為主,通過“忠誠”故事會、“黨史劇場”等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堅定官兵對黨忠誠的信念。

“忠誠”故事會,是該支隊群眾性教育活動。在十二中隊舉辦的“忠誠”故事會上,戰士晏召鵬的故事讓戰友深受觸動。

“召鵬,剛接到你姐姐電話,你父親去世了……”今年初,正在執行重大任務的晏召鵬突然接到噩耗。當時,他一下子就蒙了,半天才緩過神來。

中隊領導計劃特批他回家盡孝,但晏召鵬考慮到這次任務的重要性和自己崗位的特殊性,謝絕了領導的好意,堅守戰位直到任務圓滿結束。

任務結束那天,晏召鵬含淚給父親寫下一封信︰“爸,雖然這封信您無法收到,但我今天還是有很多話想對您說……”

“爸,我來看您了。”返鄉後,在父親墓前,他拿出那封信,眼含淚花輕輕地念著。

一場“忠誠”故事會,說不盡官兵的忠誠。晏召鵬的故事,讓大家紅了眼眶。

該支隊領導介紹,“忠誠”故事會已舉辦了6年。一個個有溫度的“忠誠”故事,成為支隊官兵培塑忠誠品質的寶貴滋養。

在任務一線百煉成鋼,讓忠誠底色熠熠生輝

一名忠誠于黨的好兵是怎樣煉成的?在該支隊,五中隊上士班長吳剛就很有代表性。這名2013年9月入伍的戰士,曾3次接受習主席檢閱。

2014年底,吳剛通過嚴格選拔,成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武警部隊抗戰英模部隊方隊集訓隊隊員。閱兵集訓淘汰率非常高,近半數隊員最終被淘汰;閱兵訓練非常苦,汗流浹背是常事。

吳剛的右手腕曾骨折過,隨著訓練強度不斷加大,提槍次數多了就會疼痛,但他始終咬牙堅持。吳剛暗暗激勵自己︰“支隊選拔我參加閱兵,決不能丟臉,一定要堅持到最後!”

他心中憋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忍著傷痛加班加點訓練,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受閱隊員。集訓隊教練這樣評價吳剛︰“雖然年齡小,但初生牛犢不怕虎,訓練敢于上強度。”

“向右——看!”閱兵當天,第4排面第5名的吳剛一個右擺頭,英姿颯爽、剛勁有力。那一刻,他心中暖流涌動。

兩年後,吳剛成長為一名班長。他憑借過硬素質,參加在朱日和舉行的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草原紫外線強,他每天頂著烈日、迎著風沙訓練,臉上、脖子上的皮膚被大塊大塊曬傷。

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吳剛作為武警部隊方隊第4排面基準兵,又一次光榮地從天安門前走過。

一次次重大任務考驗,讓吳剛迅速成長為優秀班長。他所帶的兵,有7人立功、入黨,26人走上閱兵場。

“我是支隊接受習主席檢閱最多的兵”“我是支隊參加閱兵次數最多的兵”“我是支隊在天安門廣場執行任務最多的兵”……听著官兵們自豪的介紹,記者發現,像吳剛這樣的兵在該支隊還有很多。支隊長陳攀峰告訴記者,這些年他們充分利用執行重大任務機會多的優勢,在任務一線培育“鐵心向黨擔使命的忠誠衛士”,取得良好效果。

2012年8月,黨員班長張家潤憑借過硬軍事素質,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擔負重大使命任務。任務期間,張家潤不懼生死、不辱使命,榮立二等功。

2015年2月,戰士郭開煥在巡邏途中發現有人墜河,他毫不猶豫跳入河中,與戰友協力救起落水男子。事後有人問他,下河救人前有沒有考慮過個人安危。他回答︰“我當時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救人!”

2020年國慶節,天安門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該支隊維護現場秩序。當天凌晨,突降大雨,現場群眾紛紛自發為官兵撐傘。“後退一步——走!”听到口令,700余名哨兵步調一致,把雨傘留給了撐傘的群眾。這一場景經新媒體傳播,瞬間感動無數網友……

利劍千錘成器,精鐵百煉成鋼。在任務一線,吳剛、張家潤、郭開煥等一批青年官兵成長為平時看得出來、關鍵時刻頂得上去的忠誠衛士。

組建30多年來,該支隊圓滿完成200余場次重大活動執勤任務,用實際行動發出“鐵心向黨擔使命”的時代最強音,官兵忠誠底色熠熠生輝!

短評

忠誠的部隊忠誠的兵

武警北京總隊機動第一支隊駐守在祖國心髒,拱衛在黨中央身邊,環境特殊、戰位特殊、任務特殊、要求特殊。從組建之日起,該支隊就傾力培育鐵心向黨的忠誠衛士,成績斐然。

忠誠的部隊忠誠的兵。在該支隊,上到黨委一班人,下到普通一兵,都把絕對忠誠植入靈魂、融入血脈,讓忠誠于黨成為一種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強化使命擔當中鍛造忠誠品質。

該支隊的實踐告訴我們,忠誠的培塑是個長期工程、系統工程,既需要理論武裝、教育引導,還需要日復一日、艱苦嚴苛的實踐淬煉,以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韌勁和狠勁,久久為功,百煉成鋼。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