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完成赴汤加运送救灾物资任务归国 -凯发登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薛成清 周演成责任编辑:王凤2022-03-22 10:39

历时50天,累计航程12000多海里,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完成赴汤加运送救灾物资任务归国——

万里驰援书写大爱无疆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薛成清 周演成

“靠码头部署!”3月21日上午10时许,我赴汤加执行运送救灾物资任务的海军五指山舰和查干湖舰依次靠泊湛江某军港码头。南部战区海军在码头举行隆重欢迎仪式。此次任务,官兵勠力同心、不负重托,实现了救灾物资“零损失”、舰艇装备“零故障”、疫情防控“零感染”,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万家团圆日,编队启航时。

应汤加王国关于火山灾害救援的请求,中国军队派遣海军舰艇于1月31日从广州出发,通过海路启运第二批中国援助汤加物资。除夕出发,元宵节抵达,编队将1400余吨包括移动板房、拖拉机、发电机、水泵、净水器及应急食品、医疗防疫器材等物资顺利移交汤方后返航,任务历时50天,累计航程12000多海里。

“我们深知祖国人民的重托、汤加人民的期盼,只能先把小家放下。”接到任务时,官兵们纷纷表示,能以实际行动扶危济困,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这些物资,大小不一、体积不同、重量不等,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装载准时出航,考验官兵们的应急能力。”五指山舰政委陈亚军说,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和装载可靠性,他们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次推演装载方案。物资装载、防疫消毒、安全加固,官兵们紧张有序轮班作业。

为保证万无一失,编队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对舰艇原有通道和通风管道进行改造,设立物理隔离区域;每天对官兵进行健康监测;定期组织全舰消杀、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人员和物资“零感染”。

远距离连续高速航行,装备会不会出故障?火山爆发的次生灾害会不会接连发生?一系列挑战摆在面前。航渡途中,为克服火山灰等不利影响,编队持续关注航经海区气象条件和火山浮石、火山灰分布情况,采取调整航线等一系列措施,确保舰艇航行安全。

五指山舰靠泊湛江某军港码头。 殷征 摄

主机是舰艇的“心脏”。面对长航时给动力装备带来的风险,主机兵朱韦逐件分析、逐项研究、逐类对比,积极探索复杂条件下装备维护保养的最优方法,并建立全覆盖、针对性强的巡查制度,为装备正常运转保驾护航。“假如火山再次爆发,港口无法停靠,可考虑用直升机、气垫艇、冲锋舟等将物资送抵码头……”编队指挥所预想预判多种特情,做好处置预案。

战风斗浪、昼夜兼程,只为早日把救灾物资送到汤加。

为确保顺利靠港,编队与汤加有关方面密切联络,及时了解情况。正待一切就绪,一个突发情况打破了之前的靠港计划。编队原本申请了两艘大马力拖船协助靠泊,却临时接到通知,只有两艘小马力拖船保障。汤加皇后码头设有吊装设备,但吃水较浅,编队舰艇无法靠泊;武纳码头吃水深度够,但没有吊装设备,且码头长度短,这对靠泊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官兵精准操控,综合利用车、舵以及侧推配合,五指山舰顺利靠上武纳码头。

靠码头后,考虑到防疫要求,官兵不放舷梯、不经休整,立即展开“非接触”卸载。

在舱口盖下方划设标示线,便于叉车精准高效转运物资;设置稳定绳,防止吊装过程中碰撞舱口盖……为提高卸载效率,官兵们献计献策,纷纷提出“金点子”。没有备用吊机,所有物资卸载只能靠舰载吊机完成,这对装备稳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汤加当地持续高温也增加了卸载难度。正午时分,官兵们要穿着防护服在甲板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连续作业。经过13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官兵们比预期提前4天完成卸载任务。随后,编队还给当地居民补给了淡水。

谈及这次中国海军万里驰援,汤加首相索瓦莱尼表示:“中国提供的援助物资里,不仅有急需的食物和水,还有灾后重建所需的物资,非常感谢来自中国的支持,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当汤加人民纷纷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时,我感到所有的疲惫和汗水都值得。”吊装组组长刘兆强说,“因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住一个地球村!”

(解放军报湛江3月21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


"));
网站地图